南瓜缺素癥的正確識別及防治
2019/8/7 8:56:42??????點擊:
南瓜缺素癥與病毒病癥狀十分相似,致使判斷失誤而造成生產成本增加,產品質量下降。
1、缺N癥狀:植株葉片小,新葉淡綠,從下到上慢慢變黃。先是葉脈間發黃;花落后坐果量少,果實膨大緩慢。
發生原因:主要是由于前期作業時施用有機肥過少,土壤含氮量降低或氮元素被雨水沖走;另外收獲量大,造成土壤中氮肥肥含量減少,追肥不及時也容易出現缺N病狀。
防治:根據南瓜對N、P、K三要素和微肥的需求,施用腐熟有機肥,防止缺N。低溫條件下可施用硝態氮;田間出現缺N癥狀時,應立即在根部增施N肥,也可葉面噴施。
2、缺Fe癥狀:植株新葉、腋芽開始時變黃發白,尤其是上部葉片、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,后逐漸失綠;葉片的尖端壞死,發展至整片葉子淡黃或變白,葉脈尖端失綠,出現細小棕色斑點,組織容易壞死,花色不鮮艷。
發生原因:在堿性大的土壤中,P施用過量導致缺鐵;土壤中的Cu、Mn等元素過多時,會影響南瓜對Fe的吸收和利用,從而也會出現缺Fe病狀。
防治:土壤PH應保持在6-6.5之間,可以施用石灰,但不可過量,避免土壤變為堿性;土壤不要過干或過濕;葉面噴灑0.3%硫酸亞鐵水溶液。
3、缺Zn癥狀:葉片小且簇生,斑點先是在主脈兩側出現,主莖節間縮短,葉片小而密,分枝過度,植株矮化,從中間葉片開始褪色,葉的邊緣由黃逐漸變為褐色,葉緣枯死,葉片呈現稍外翻或卷曲。
發生原因:光照過強或吸收P過多時易出現缺Zn癥狀。若土壤PH過高,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Zn,也不易被溶解或吸收。
防治:土壤中不要過量施用P,而要有選擇地施用酸性肥料來降低土壤的PH值,田間可每畝施用1.5kg左右嚴硫酸鋅,也可噴灑0.2%亞硫酸鋅溶液。
1、缺N癥狀:植株葉片小,新葉淡綠,從下到上慢慢變黃。先是葉脈間發黃;花落后坐果量少,果實膨大緩慢。
發生原因:主要是由于前期作業時施用有機肥過少,土壤含氮量降低或氮元素被雨水沖走;另外收獲量大,造成土壤中氮肥肥含量減少,追肥不及時也容易出現缺N病狀。
防治:根據南瓜對N、P、K三要素和微肥的需求,施用腐熟有機肥,防止缺N。低溫條件下可施用硝態氮;田間出現缺N癥狀時,應立即在根部增施N肥,也可葉面噴施。
2、缺Fe癥狀:植株新葉、腋芽開始時變黃發白,尤其是上部葉片、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,后逐漸失綠;葉片的尖端壞死,發展至整片葉子淡黃或變白,葉脈尖端失綠,出現細小棕色斑點,組織容易壞死,花色不鮮艷。
發生原因:在堿性大的土壤中,P施用過量導致缺鐵;土壤中的Cu、Mn等元素過多時,會影響南瓜對Fe的吸收和利用,從而也會出現缺Fe病狀。
防治:土壤PH應保持在6-6.5之間,可以施用石灰,但不可過量,避免土壤變為堿性;土壤不要過干或過濕;葉面噴灑0.3%硫酸亞鐵水溶液。
3、缺Zn癥狀:葉片小且簇生,斑點先是在主脈兩側出現,主莖節間縮短,葉片小而密,分枝過度,植株矮化,從中間葉片開始褪色,葉的邊緣由黃逐漸變為褐色,葉緣枯死,葉片呈現稍外翻或卷曲。
發生原因:光照過強或吸收P過多時易出現缺Zn癥狀。若土壤PH過高,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Zn,也不易被溶解或吸收。
防治:土壤中不要過量施用P,而要有選擇地施用酸性肥料來降低土壤的PH值,田間可每畝施用1.5kg左右嚴硫酸鋅,也可噴灑0.2%亞硫酸鋅溶液。
- 上一篇:辣椒疫病怎樣防治 2019/8/7
- 下一篇:山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2019/8/7